風景園林學科之帶動傳統村落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
|||||||||||||||||
發布時間:2016-09-06 來源: | |||||||||||||||||
傳統村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保護傳承是建設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經之路。由彭一剛、聶蘭生、黃為雋、荊其敏等前輩所開拓的中國傳統民居與村落景觀研究一直是本學科傳統研究方向之一,先后出版了《傳統村鎮聚落景觀分析》、《平遙古城與民居》、《中國長城志(邊鎮·堡寨·關隘卷)》等重要的學術專著。 近年來,依托天津市“中國傳統村落與建筑遺產保護協同創新中心”,以線性文化遺產景觀長城沿線各省市軍事堡寨聚落為主要對象,對中國鄉村社會這一常見的防御性聚落形態展開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并保護了長城沿線各省市大量正逐漸消失的堡寨聚落,重新認識和豐富了這些地區鄉村景觀的類型。以上成果獲2013年度第13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 馮驥才教授帶領的團隊,長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傳統村落的普查、評定、立檔等研究工作。馮驥才教授主持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研究”,近年來對全國范圍內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口述史的采錄,其中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的有1986人,為中國民間文化乃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確認、保護、研究和傳播提供了有力的學術保障和支持。 支撐平臺:
|
|||||||||||||||||
相關文章 | |||||||||||||||||